实验室里的那些APP之nature.com
nature.com应用程序让你能随时随地通过iPhone浏览Nature出版社最新发表的论文和资讯。用户浏览摘要,之后只需点击保存按钮,就能保存链接,方便下次浏览。用户甚至还可以保存搜索条件,以便快速得到感兴趣的文章。
bone Marrow Transpl.:兔抗体改善白血病和脊髓发育不良患者的存活和疾病复发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赛癌症中心(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Massey Cancer Cente)骨髓移植项目研究人员证实利用来自兔子的抗体能够改善接受来自非亲缘供者的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和脊髓发育不良(myelodysplasia)患者的存活和疾病复发结果。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期刊上。
com.:日本揭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结构
1月24日,《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有望以此为基础,开发遏制这一病毒增殖的新疗法。 该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利用狗细胞增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立体结构。结果发现,在这种病毒内的1个棒状基因周围,共有7个基因环绕,每个基因之间都由绳状物质相连,形成一个复合体。
Nat com:MDSPCs在儿童早衰症上具潜在的治疗价值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scle-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 dysfunction limits healthspan and lifespan in a murine progeria model,”,文章中,作者揭示了...
Nat com:研究发现蛋白质也可介导RNA干扰
RNAi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hibition of specific gene expressions by protein-mediated mRNA interference。
Nat com:QS-生物被膜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Nat com:新型凝胶有望用于某些脏器手术中止血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大阪大学教授原田明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Photoswitchable gel assembly based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日本科研人员不久前利用纳米工艺和凝胶的物理特性,研制出两种特制凝胶,它们能在振动中和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分别实现“分分合合”。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com.: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鱼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com.:一种变异链球菌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一种变异链球菌会使脑出血的风险增高约3倍。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脑出血的药物。 (图片来自文章)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生活在口腔中的变异链球菌会导致蛀牙,60%至70%的日本人都携带这种细菌。研究人员还发现,约有8%的日本人携带一种含胶原蛋白的特殊变异链球菌。但在脑出血患者中,约有30%的人携带这种变异链球菌。